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那位在世预赛上为国足镇守左路,把对手突得没脾气的胡荷韬,几年前差点就打包行李去念大学了。
足球生涯的剧本都快撕了,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校园,准备跟那片绿茵场江湖再见。
这人生啊,有时候转折来得比电影还突然,要不是被一个韩国老头半路截胡,咱们的国足名单上,可能就真没这号人物了。
这事儿必须得从成都蓉城的主帅徐正源说起。
这老头儿,看人准得跟装了雷达似的。
那时候的胡荷韬,在队里看不到啥希望,心气儿都快被磨平了,估摸着自己也就是个陪太子读书的命,职业足球这条道怕是走到头了。
换谁谁不迷茫?
“算了,卷铺盖走人,好歹有书读”,这念头一旦起来,就跟野草一样疯长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徐正源把他拦了下来。
没有长篇大论的心灵鸡汤,可能就是一次训练场边的叫停,一句“小子,我看你行,再试试”。
就这么一句话,比什么千军万马的动员都有用。
这可不是画大饼,韩国人紧接着就把首发的位置给了他。
机会,就这么从天而降,砸在了准备放弃的人头上。
胡荷韬也真够争气,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就没撒手。
一踏上中超赛场,那感觉就像压抑许久的火山,轰一下就爆发了。
左边路那条走廊,成了他的专属地盘,防守是铜墙铁壁,进攻又能瞬间化身飞翼,传中球找队友那叫一个准。
球迷们看着场上那个飞奔的身影,谁能想到,这哥们儿几个月前还在琢磨着大学的高数和英语四级呢。
他的横空出世,也正式吹响了成都蓉城青训大丰收的号角。
一个胡荷韬冒头,可能是运气;但当05后的李漠雨也在中超赛场上捅进个人第一球,当09年龄段的“扛把子”帅惟浩在国少队大杀四方、包揽金靴时,你就得承认,这绝不是偶然。
成都这片足球土壤,是真开始往外冒好苗子了,而且是一茬接一茬地冒,形成了让人眼红的人才梯队。
这事儿就有意思了。
就在咱们为胡荷韬这种本土炼成的金子啧啧称奇时,另一条新闻也来了:两个成都U11的小娃娃,林子凡和张涵生,直接被西甲的巴列卡诺俱乐部签走了。
好家伙,11岁就留洋,这听着多带劲?
简直就是中国足球的“天才少年计划”。
可咱先别急着放鞭炮。
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,面对语言、文化、训练理念的全方位冲击,这到底是拔苗助长,还是高瞻远瞩?
咱们过去这些年,“出口”的希望之星还少吗?
最后真正能在欧洲五大联赛站稳脚跟的,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。
更多的,是在海外漂了几年,耗尽了天赋和灵气,回来时已泯然众人。
我们到底是需要一个能批量生产可靠零件的工厂,还是需要一个偶尔能出件艺术品的作坊?
这事儿值得琢磨。
这么一对比,胡荷韬的成长路径就显得格外珍贵。
他没有留洋的光环,就是在咱们自己的联赛里摸爬滚打,甚至差点被淘汰机制给“优化”掉,最后是在本土伯乐的发掘下才破土而出。
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咱们自己家里不是没有宝贝,而是缺少一双发现宝贝的眼睛,和一颗敢于使用宝贝的心。
这双眼睛和这颗心,就长在徐正源身上。
在中国足球这个浮躁的名利场,大多数教练都在追求短平快的成绩,谁有耐心和胆量去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足够多的试错机会?
但徐正源就敢。
他用人不看资历,只看状态和潜力,这种纯粹的足球哲学,反而激活了成都蓉城的整个青训体系。
所以说到底,成都蓉城青训的人才井喷,根子上是“人”的胜利。
一个懂球、爱才、敢用人的主教练,就像激活一池春水的鲇鱼,把整个体系都盘活了。
现在,这股“成都旋风”已经刮起来了,从03、05到09年龄段,甚至更小的U11,都有了拿得出手的代表人物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中国足球的其他地方,是准备抄作业,还是继续假装看不见呢?
粤友钱优配-炒股实盘配资-配资证券-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