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刚对台湾问题表现出一点善意,没过几天就开始搞事情了?
到底日本做了什么,令中方如此愤怒?
7月15日,日本防卫省发布了2025年新版《防卫白皮书》,在其中将中国称作“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”。
对此,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双线反击,直接点名批评日本的言论,不仅提出严正交涉,还发出了涉及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警告。
展开剩余87%这场风波的起点,可能不仅仅是一份白皮书这么简单。
白皮书只是表象,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深层的战略焦虑。整本白皮书长达数百页,其中专门谈及中国的内容竟多达39页。
在这些内容中,有不少措辞十分激烈,比如指责“中国试图用实力改变东亚地区现状”,并称中国对台海局势构成“实质性威胁”。
日本防卫省还专门提出了一个“灰色地带事态”的概念。
这个词听起来复杂,其实就是在模糊战争与和平的界限,指的是非战争状态下的“强势行动”,例如派遣军舰巡航、无人机侦察、舆论战等行为。表面上看似没有开火,但实际上是在推动现实的改变。
白皮书将中国视为实施这种“灰色地带事态”的主要国家,并明确点名了台海、东海和南海等热点区域。
日本把“灰色地带事态”这个概念引入防务政策,绝非偶然,而是隐藏着更深的战略意图和政策打算。
这一概念或将成为未来“快速军事应对”的法律依据,从而绕过国会的审批程序。
这正是中方高度警觉的关键所在。
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重申,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,如何解决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事情,其他国家无权干涉。
林剑还强调,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,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,中国在相关地区的行动合法且正当。
这次中方的反应不仅仅是简单表态,而是罕见地明确指出日本严重误判了当前形势。
中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,发言人蒋斌批评日本“炮制虚假叙事,渲染‘中国威胁论’,粗暴干涉中国内政”,指责日本为自身军事扩张寻找借口。
中国绝不是日本的“表演舞台”。
目前日本一方面在政治上挑衅中国,另一方面又极力在经济层面接近中国。今年上半年,中日双边贸易依旧保持高位,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。
在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半导体等领域,许多日本企业急切想进入中国市场。
然而既然在政治上选择挑战中国,日本就必须准备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这次外交部的警告,实际上是在告诫日本:游戏规则必须明确,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砸锅。
日本的“挑衅”也不见得能够换来盟友的坚定支持。虽然日本和美国关系紧密,双方高官经常磋商,最近还举办了首次美日菲三边峰会,并达成联合巡逻等共识。
在军事领域,美日进行了“利剑 25”等大规模联合军演,美日菲海岸警卫队也首次开展联合训练。
但关键时刻,特朗普是否真的会为日本撑腰,依然是个未知数。
正因如此,石破茂的名字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自上任以来,他对华表态不少,曾表示希望“改善中日关系”。
然而面对涉台问题的种种言论,他却多半保持沉默,完全像特朗普那样“只说不做”。
与此同时,日本政府正计划在2025年底,将自研的12式改进型岸舰导弹部署到九州地区。
这款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,从地图上看,台北、台中及福建沿海多个城市均在其打击范围内。
这是日本首次拥有能够直接覆盖台湾西海岸的打击能力。
此外,这些导弹系统还可与美军的“宙斯盾”防御系统协同作战。根据部署计划,导弹将在今年年底前到位。
这一部署明显不简单。一旦台海局势紧张,日本不仅可能被卷入,更像是早已做好了参与的准备。
中方国防部对此高度警惕。
发言人蒋斌指出,日本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,赤裸裸地进行区域挑衅。
自2015年起,日本逐步放宽自卫队的限制,先是允许其执行海外任务,参与联合军演,随后持续增加军费,甚至提出“反击能力”的概念。
这些调整,归根结底就是想打破战后“专守防卫”的原则。
但要突破规定,总得找个理由,于是中国被描绘成“足够强大的对手”成为炒作的目标。
白皮书中多次提及“中国威胁”,这绝非偶然,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战略套路。
如此做法不仅是为了推动国内相关立法,也意在国际上争取支持。白皮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送往驻外使馆和海外智库,明显想让国际社会觉得“中国是不稳定因素”。
如果石破茂真心想改善中日关系,确实应该亲自来北京走一趟。
不仅是外交访问,更是接受“现实教育”的机会。
如果他真的来了,说明还有诚意;如果不来,态度便一目了然。
如今中日关系正处在关键时刻。
一方面,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,在新能源车、芯片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双方合作紧密。
但另一方面,安全政策分歧却日益加深。
日本一边握手做生意,一边又暗自备战,这种矛盾状况难以持续。
如果日本执意将中国列为“最大战略挑战”,就必须准备好面对来自中国的“战略回敬”。
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血泪,也有庞大的经贸联系。
但如果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越界,对中国主权进行挑衅,中方的反应绝不会止步于简单的“发火”。
如今的中国,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随意被外界定义和挑衅的国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钱优配-炒股实盘配资-配资证券-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